绿水青山间的南联村。(江北区慈城镇供图)
【资料图】
50多平方米的小院子,摆上几张圆桌,围炉煮茶的砌台旁,是就地取材做的竹椅——简单的布置,主打一个“原乡原味”,一家小小的农家乐,收获了一拨又一拨回头客。今年杨梅季,单个周末20桌的订单,让傅明峰直呼“火爆”。
“我就知道,村子未来发展不会差!”傅明峰是江北区慈城镇南联村土生土长的“85后”,2018年春天回乡创业。几年下来,他越来越清楚地知道,这个拥山揽湖的小山村,已然拥有了“出圈”的底子。
在市委全面部署、大力推进新时代“千万工程”大框架大蓝图的背景下,南联村坚持党建统领、“四治融合”,不断健全基层治理体系,凝聚起“稳扎稳打”定基础的合力,串起环云湖片区的四颗“明珠”,成为推进乡村振兴、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道独特风景。
夏日清晨,从江北区慈城古县城驱车一路向西,驶过蜿蜒的山路,映入眼帘的是秀美的云湖,青山环抱,绿树成荫,尽是浪漫诗意。
但在十多年前,由于地处偏远、基础设施落后,南联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只有脏乱差。“公交车站、水库边上倒满了垃圾,还没进村就觉得邋遢,怎么可能会有人愿意来!”南联村老书记傅海宏说。
要想富,环境整治总得迈出第一步。2010年,刚上任的傅海宏果断求变,开展村庄南侧道路硬化,让路先通畅起来。
村集体收入太少,那就千方百计向上争取资金支持;人手不够,那就撸起袖子干。大半年后,现代化的环湖道路一期修整完毕,与尚显老旧的村容村貌形成鲜明对比。反对的声音渐熄,越来越多村民选择搭把手,或是打理起了自家门前的“一亩三分地”。
村民的态度发生可喜变化,不“趁热打铁”更待何时?野山坟整体搬迁是一块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傅海宏带领村班子和党员组成工作专班,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。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51穴野山坟搬迁的重任,改善了村庄的整体面貌。
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一些原先在村里推不开、推不动的工作都能顺利推进——这让环云湖的公有、金沙、五联等村庄“心动万分”。
在市委、区委、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,环云湖区域党委正式成立,傅海宏自此推广起了南联村的“美丽经”。
南联村的区域党群服务阵地“红领驿家”热闹起来了。通过月月例会、定期会商,畜禽整治、生产生活设施乡土化改造、污水集中处理等“五大攻坚行动”从这间议事厅席卷了整个云湖片区。
200多名党员与村干部一起,用14天时间做通了云湖片区150多户群众的思想工作,拆除177个畜禽养殖场;通过集体土地流转,收回了四村原本被村民废弃的房屋和土地资源,为8公里环湖绿道、10公里的山地自行车道“腾出空间”……
一套“组合拳”,将“各自为政”的村落拧成一股绳,更将老百姓的心凝聚在一起。
“梅农间的恶性竞争再没有出现过。”傅明峰感慨道。曾几何时,云湖四村的杨梅销路窄,村民相互压价仍卖不出去,杨梅一过季节就烂掉。
而如今,云湖四村的杨梅季早已是另一番光景。通畅的道路迎来了四面八方的采摘客,也将云湖的精品杨梅送往市区。夏夜的亲水平台上,由慈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“杨梅音乐节”盛大开唱,公有、金沙、五联等村的梅农也把小摊摆到了这里。
“一个早上摘个十几篮,还是不够卖!”金沙村的梅农陈师傅乐呵呵地告诉记者,每年10月,南联村的“杨梅专家”都会来到金沙村指导梅农修剪杨梅树,这才有了一年又一年的丰收。“来不及卖的,民宿、咖啡馆的老板会来收购,我们不担心!”
在党建联建的引领下,南联村以“美丽经济”激活乡村产业链的“致富经”,并成为云湖其他三村的蓝本。
金沙村瞄准自己的特色竹文化,打造竹文化馆,推出竹编、竹椅、竹工艺品等高附加值产品。
公有村聚焦“三五支队”曾走过的红色之路,建设宁波两新红领学院,成为环云湖片区的红色旅游“主力军”。
五联村引入茶叶合作社,春笋破土、茶园吐新的季节游客如织。
……
“学习经验不是依葫芦画瓢,而是聚焦特长,力争‘青出于蓝’。”江北区慈城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如今,云湖四村已成为江北党建引领片区化发展的新样板。在今年5月发布的“云湖红色共富三年计划”中,“湖韵南联”“守艺金沙”“初心公有”“青创五联”的蓝图更是定位清、特色明。
“这就是未来乡村的模样。”暖风吹拂,轻云出岫,傅海宏身后的这片湖、这些村,正成为更多人的心之所向。
记者 张凯凯
通讯员卓璇杨芝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