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种时节,走进鄂西利川市的东大门团堡镇,中药材、高山蔬菜、特色水果基地“遍地开花”,民宿客人接踵而至,一辆辆货车穿梭其间……
近年来,利川市团堡镇坚持党建引领,开展“协商在一线”,有事好商量,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,探索出了一条“村美、人和、民富”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产业发展迭代升级
长期以来,团堡镇黄泥坡村有种植药材、蔬菜和水果的传统,苦于没有龙头企业牵引,仅靠村民单打独斗,难以走出各自的“一亩三分地”,产业优势并不明显。
围绕如何让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这一主题,黄泥坡村党支部先后组织召开9次院坝会,问民需、聚民意、汇民智,逐步摆脱了产业发展的“烦恼”。
院坝会上,村支“两委”、村民代表、村小组长和规划团队一起,坚持“全过程公众参与,全规划村民知情”,收集各类意见与建议100多条。黄泥坡村书记冉平介绍,经过一次次思想碰撞,村庄规划等方案先后出台,方向明了,大家就以干求助。
与此同时,黄泥坡村实施“能人回乡”计划,创办实体。去年初,规划面积1280亩的智农蔬菜示范园项目落户,现已成为湖北省山区现代农业的样板。鄂达农业进驻后,首期发展黄精、前胡和白及等药材基地1560亩。黄泥坡村成为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每年近百名清华学子前来进行社会实践。目前,黄泥坡村已有8家涉农企业落户,一跃成为当地响当当的“明星村”。
人居环境美丽宜居
改善人居环境,建设美丽宜居乡村,既是村民的深切期盼,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。
团堡镇党委在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上,推行村干部包组、组干部包户,干部联重点户、党员联群众“双包双联”机制。同时,团堡镇党委明确村民“门前五包”和村组道路环境卫生责任人,组织环境整治会成员开展评定打分,认真评比后张榜公布成绩并给予物质奖励。
在318国道沿线特色民居改造中,部分村民必须将原搭建的钢架棚拆除,而且还要自己出资修建坡屋顶,村民不想干。通过召开院坝会,党员杨秀国第一个进行改造让村民看效果,算经济账。
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,318国道沿线51户村民主动参与改造,打造特色民居;村民自发筹资15万元,在318国道沿线修建起花坛400多米;组织群众150人次进行河道沟渠等治理2.2公里,完成136家村民房前屋后整治,彻底摆脱了脏乱差的乱象。
乡风文明浸润民心
“我们村现在民风淳朴,邻里和谐,邻里之间少了吵架声、多了问候声。”团堡镇齐心坪村党支部书记苏祖武说。
去年以来,齐心坪村坚持效果共评,党支部通过召开院坝会组织村民和各方面代表对项目建设、活动开展、文明创建进行评价评选,实现村民自我管理、自我建设、自我评价、自我教育,引导群众从被动走向主动,从配角当回主角。
平时,团堡镇及时选树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,每月开展最美院落、最美清洁户、最美致富能手、最美志愿者、最美传承人、最美商家,好乡贤、好婆媳、好儿女、好心人、好邻里、好少年“六美六好”评选,用群众身边故事感化身边人,推动良好乡风形成。
“如今,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、环境美起来了、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了、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。”团堡镇野猫水村村民冉春燕说。(程楠、张鹏)
标签: